首页 服务项目

基层医院30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 65人  未知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探讨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四项指标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30例临产孕妇为实验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的PT、APTT、FIB和TT值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IB和TT值均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01),实验组的PT、APTT和T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孕妇产前和分娩过程中,对其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可防止DIC的发生和异常出血,为产科意外情况的临床观察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并可作为简单易行的病情变化的指导治疗和检测指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临产孕妇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89-02

  随着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不断的深入,人们对提前预防孕妇血栓性疾病和产后出血、避免孕妇发生意外情况、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等问题越来越重视。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四项指标的测定是对术前凝血性疾病筛查、机体凝血与止血系统的病理变化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抗凝治疗疗效、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观察。为了探讨临产孕妇PT、APTT、FIB和TT的临床意义,本文选取了我院的30例临产孕妇为实验组和30例门诊就诊的正常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两组的PT、APTT、FIB和TT值进行检测,并比较其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30例我院的临产孕妇为实验组,标准为:孕期38~40周,平均39周,年龄21~40岁,平均24.5岁,没有血液系统疾病和凝血机制异常的状况,没有肝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没有服用任何的药物;选取30例我院门诊就诊的正常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标准为:未助孕(月经期及口服避孕药者除外)、年龄19~41岁,平均25.8岁,体检肾、心、肝的功能正常,且没有血液系统疾病和凝血机制异常的状况。

  1.2 仪器与试剂。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日本)SysmeCA-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美国)雅培CD-1700;试剂和质控品选择德灵公司生产的产品。

  1.3 检测方法。将枸橼酸钠抗凝剂109mmol/L倒入1.8ml受检者的空腹坐位静脉血,比例为1∶9,导入后立即颠倒充分的混合均匀,待其充分抗凝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血浆取出后对其进行测定,血浆没有溶血、脂血及黄疸现象,并注意检测要在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标本时要将质控品一同测定,且批间CV值小于3%。

  1.4 统计基层医院30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分析学方法。PT、APTT、FIB和TT值测定结果以X±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显着性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PT、APTT、FIB、TT四项凝血指标的测定值依次为:12.6±1.4、30.2±2.5、2.6±0.7、17.5±1.6,实验组的30例临产孕妇的产前凝血指标的PT、APTT、FIB、TT四项凝血指标的测定值依次为:9.6±2.5、26.7±2.5、4.1±0.8、15.0±1.2。结果表明:实验组临产孕妇产与对照组正常非妊娠妇女的PT、APTT、FIB和TT值均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01),实验组的PT、APTT和T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凝血指标是对出血性疾病进行判断的重要诊断指标。PT是对外源性的凝血系统比较常用和敏感的筛选试验,它能反应血浆中Ⅱ、Ⅴ、Ⅶ、Ⅹ凝血因子的水平;APTT是对内源性的凝血系统比较常用和敏感的筛选试验,反应的是血浆中Ⅷ、Ⅸ、Ⅺ、Ⅻ凝血因子的水平;FIB是人体内分子量最大和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其含量的多少反应凝血酶的活性的高低;而TT则主要反映血液内是否有肝素类的抗凝物质。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在不断升高,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元、激肽释放原的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应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PT、内源性凝血系统APTT以及凝血共同途径的TT的结果受凝血因子增高的影响均有明显的缩短,本文检验的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的PT、APTT和T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报道相符。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体内FIB的合成也逐渐增多,纤溶酶原的含量开始增加,同时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水平升高而其激活物的活性下降,胎盘蛋白水平升高,从而使纤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相对减弱其体内的纤溶活力,从而使FIB的降解开始减少,含量逐渐增高,本文检验的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的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报道相符。正常情况下妊娠晚期人的机体正处于高凝状态,出于机体的生理性保护,为防止生产时出现出血过量的基层医院30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分析情况,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但是,一旦存在产科诱发因素,这种高凝状态也很容易发展成为DIC。

  这些变化的产生可能是为了能使产后机体能有效、快速的止血而产生的反应,但外周血管内不会引起血栓的形成。这是由于在生理情况下,胎盘具有类似于过滤器的功能,能够过滤各种促凝因素,当孕妇产后胎盘被取走之后,增高的血液凝固性就容易引起血栓栓塞性的并发症和弥散性血管内的凝血状况。此外,下腔静脉在妊娠晚期因受压迫而血流淤滞,导致凝血因子激活后不能快速的被稀释运走,因此容易造成血栓。及时对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可防止DIC的发生和异常出血,为产科意外情况的临床观察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并可作为简单易行的病情变化的指导治疗和检测指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兴文.临产孕妇和新生儿凝血功能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05(05)

  [2] 孙彦,张永顶,刘路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

  [3] 苏丽艳.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航空航天医药.2010(08)

  [4] 王莉平,资捷,林立鹏.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06)

  [5] 廖琪,马晓艳,王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2)

  转载注明来源:


红裹肚 贴吧词汇教科书 你好费云帆
下一篇 上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